长沙懂你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长沙心理咨询机构
长沙心理咨询公司
以家庭教育为本,学做智慧父母

陈静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同时我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一直在不停地反思,我不是一个智慧的母亲,但是我希望我们都是在做智慧父母的路上......因为这一路上,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在座的有些是爸爸妈妈,有些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长期监护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责任是一致的,如何养育好孩子,让她(他)们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道德品质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否养成爱读书、学习的习惯,是否知道爱父母,是否拥有快乐的童年,等等。小学阶段的孩子呢,我们主要还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能总是责备、批评,这容易挫伤她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家长的情绪控制问题,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脾气不是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家长自己的问题没有处理掉,积压了负面情绪,而刚好孩子所谓的做得不够好便成了家长情绪失控的导火线,要想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不良问题,家长需要多做正向的积极的事情,首先让自己成为快乐的、心平气和的人,目的是为孩子树立榜样。我们不是经常喜欢在孩子面前讲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你看,邻居家的苗苗,怎么怎么样,你看,人家小明又考了100分,所以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很容易只看到别人家好的部分,而放大了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很令人沮丧是不是?当人感到沮丧时,很难学习和成长。所以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提醒我自己:不要说别人家的孩子,首先看别人家的妈妈,这样反思一下,心态平衡多了。(哈)也许孩子小还不会,但凡孩子问你一句:那你怎么不是别人家的妈妈呢,我相信大家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是啊,我跟别人家的妈妈比,又有多远的差距呢?所以我觉得小孩的问题,多半是家庭的问题、学校和社会的问题,很少是他个人的问题,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多半是家庭中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如果孩子有暴力倾向,多半家庭的教养方式中有暴力行为,如果孩子有消极情绪,多半是家庭中传递的负面信息比较多,如果孩子不够好,我们要想到,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只有做得不同,结果才会不同。

那么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不是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么,穷,没有关系,穷不代表不可以快乐和精神上的富足,穷依然不代表不整洁和没有修养,但一个在精神上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问题儿童,长大了成为有人格缺陷的人,甚至反社会,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其实我觉得说的就是一个感染力,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感染力!

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和培养被教育者的内在力量,使被教育者良好的自我运行。什么是好的教育?显然不是教导学生外在的知识,而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世界,促进孩子进行良好地自我教育和成长!

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之前我听郦波老师讲课的时候说:人类所有的情感都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与孩子,以分离为结局,你只能陪他的前半生,他只能陪你的后半生,这是生命的正常规律,所以真正给孩子的财富,不是你能给他多少幸福,而是你给他的东西能让她自己给自己多少幸福。

在座的也有是老人在带孩子,为什么会隔代亲,溺爱孩子,除了血缘关系,我觉得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人在这个年龄,心态变了,他的标准变了,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幸福一点,爷爷奶奶那么溺爱其实也就是希望他幸福,但幸福呢本能地想让他眼前就幸福,所以什么都顺着他,希望他一出生就幸福,现在就很幸福,这样就变成溺爱无原则了。仔细分析,是老年人心态变了。所以最好的教育要用爷爷奶奶看孩子的心态,又要有做父母的对现实的追求和理性的规范,和善而坚定地给予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放手,孩子的成长就没有压力,又有良好的规范和影响,这样成长就充满了希望。

我常跟我女儿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当下读书学习这条路就是你必须要走的,读书,才可以明理,这条路走好了,你才获得自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我还告诉孩子,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唯有两样是追不回来的,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时间永远永远不可能追得回来,如同你浪费掉的青春,人生有四季,稚子之春,青少之夏、不惑之秋,迟暮之冬,却没有来年,时间永远不可能在某个点驻足等你。关注时间,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去认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这很重要。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就是最早的出发!关注生命,我们看过太多的因为一言不和就跳楼的孩子们,仅仅是因为一句批评、一台手机、一个指责、一次考试失利,而选择去结束生命。许多生命之花就这样凋零,怎么不令人惋惜,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件背后,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无疑,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都是将目光投在孩子的分数和成绩上,疏忽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如此选择,又谈何幸福呢?任何生命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会有成长和痛苦的磨砺,培养孩子将眼光放至远处更远处的未来,去期待我们将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而不是纠结于此刻,纠结于当下一个问题,当我们学会把一个人的问题放到长长的一生里来看,就不是问题,这就是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成长,同时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经常有人问: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我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好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这要从我们当下做起,当下是我们孩子在儿童期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

首先我们说一下儿童期心理发展特点,所谓知己知彼嘛!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间,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继续迅速发展,在这期间,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协调的、开放的,他们拥有的经历有限,心理活动纯真、直率,情绪情感的表达比较外显,不善于修饰和控制,自我概念更复杂,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同伴发挥了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所以,小学是培养习惯最好的时机,我们要把握好给予最恰如其分的关注与培养。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就进入了他们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儿童叛逆期,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并期望父母的认同,这个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你给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肯定孩子的优点,给予他鼓励和正面暗示,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孩子通过周边人的评价来感知自己,确定行为方向。如果得到了认同,他们就会强化那些好的行为,力求自己变得更好。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贴标签,导致“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当孩子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时,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反而更需要父母的接纳,可以通过引导就能改变,千万不要打上标签,将孩子推得远远的。这时候运用一点心理学效应,事半功倍。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老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有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态度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们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改善,并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老师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名单上的孩子很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加倍地信任、鼓励他们。这份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表明,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教育他。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其实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服教育相比,暗示教育更能协调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更能避免说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爱因斯坦的母亲就是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成了天才的诞生。

我们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也可以使用罗森塔尔效应

1、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当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家长要用自然而郑重的口吻鼓励而不是赞扬他。当然,这种鼓励应具体、真实,不应敷衍,不能只表扬结果,更多的是激励过程,强调孩子付出的努力!这比表扬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自然明白你是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更看中的是孩子的努力。可以试试这么说:“你的确很努力。”“我相信你能处理这件事。”“你很善于解决问题,我确信你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无论怎样我都爱你。”赞扬和奖励,教给孩子的是依赖于他人的外在评判,因为这暗示着你的孩子没有奖励就什么也不干。所以不要这样赞扬孩子:“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或“你得了个A,我要给你一个奖励”,而要鼓励孩子:“你学习真的很努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个A”。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孩子行为的关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使孩子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2.妙用“权威性谎言”。有的孩子很调皮,不爱学习,家长运用激将法希望他能有所改变,结果不但没有激起孩子的斗志,反而打击了孩子的自信,这是因为没有运用好激将法。如果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不妨这样对孩子说:“今天我和你们老师沟通了,说你这段时间某某方面做得真是非常优秀,这样下去,一定有很大的进步!”

3.利用暗示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我不行”、“干不好”、“我会失败”等。相反,我们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我可以做好”、“我很棒”“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Im best!” (我是最好的)“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所以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把握积极心理暗示,她就可以做得更好!

不光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日常中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与会带来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

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发火或无奈

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是孩子的错

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

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导致的

需要和他(她)沟通了

这孩子没救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我要改变孩子

我先改变自己

只看孩子的缺点

先看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

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

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

孩子心眼小

我要成为一个大器的人

孩子没有上进心

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

孩子背逆

我要和他成为朋友

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一定要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

渴望孩子拿第一

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

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

我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期待孩子学习好

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

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

多报补习班

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的远

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

这孩子脑袋空空的

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填补头脑的空白

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

孩子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的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要改进

 

 

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

眼界决定未来世界,我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

只要孩子学习好我就放心了

孩子积极进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我要作表率让孩子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除了学习好我不要求孩子什么

我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精神强大的人

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就好了

孩子只要爱学习这比上大学更重要

我不能让孩子吃苦

让孩子有苦的体验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

孩子不能吃亏

让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让孩子将来发大财、做大官

先让孩子做好人

孩子小不懂事

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事理

要是我有钱就可以给孩子更好的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儿都会被抢着要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积极人生

孩子真让我担心

我要多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

 

同一种话可以有两种表达。如要让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语言说,而不要用负面的语言说。因为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责。只是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导致我们一不小心就说容易说出负面的语言。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

孩子端一碗水,你说:好好端,慢慢走,嗯,端的挺稳呀!

孩子写作业慢,你说:我们要抓紧喽,提高效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去……”

孩子听到了会不会也很积极、兴奋呢?这就是正面语言。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很多家长都觉得很难做到。这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还分不清哪些是正面语言。改变语言习惯需要持续的练习,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有时家长看到了正面语言的说法,意识到了,可能记住一下午一晚上,但是过几天就忘了,又滑回旧的语言习惯里。

那么怎么避免从口出呢?可事先来作一种句式的练习,然后在生活中尝试着运用正面、积极的说话方式:

清晨早起的话,心情会很好的!

认真工整地写字,慢慢地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哦!

把被子叠整齐的话,心情就会很好呢!

如果是某某,就一定能行的!对吧?

在别人说之前就把事情做好,这样更棒,对吗?

脱下袜子后马上放进洗衣机,妈妈就会轻松许多呢!

要渐渐地减少你玩电视游戏的时间哦!

请试着与我们之前所使用的说话方式进行比较。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是转换了一种说法,听者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

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应掌握一个"""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运用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批评之前多讲点发自内心的表扬,培养孩子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能接受对自己的批评,并将错误看成是学习的一个机会,当让孩子参与一些对存在问题和错误的修正计划,他们会感到自己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并从中获益。

这时候运用南风效应似乎更好。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许多父母采用惩罚的方式,是因为这让他们有一种控制感,尤其是当惩罚能够暂时制止孩子的问题行为的时候,他们不想娇纵孩子,而退后一步,他们就会注意到,自己正在因为相同的行为而一次次地惩罚孩子,这正好说明了惩罚不会有长期效果,仅仅是因为这是简单粗暴且阻力最小的方式。

很多人把《圣经》里的告诫“省了棍棒,惯坏了孩子”作为打孩子的一个借口,甚至说棒棒底下出好人,《圣经》学者告诉我们,这里的棍棒是指牧羊人用的棒子,从来没有被用来打过绵羊,它是权威和领导的一种象征,牧羊人只是用棍棒温和地轻戳和引导羊群。我们的孩子绝对需要实行温和而坚定的教育,但他们不需要被打或被羞辱。

 

另外就是一个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有时候处理情绪比处理事件更重要。成长的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接纳、允许自己有情绪,继而也接纳、允许孩子有情绪,要相信你的孩子最终能处理自己的感受。

情绪无好坏,它是正常的情感反应

有很多表达感受的词,如快乐、伤心、舒服、害怕、愤怒、难过、无助、绝望、羞愧、高兴等等。我们通常认为快乐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而愤怒、伤心、害怕是负面的、有害的、消极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生气会让你感觉糟糕,但如果能把愤怒转化为正面的力量,把它作为动力来使用。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强大的推动力。 伤心是无助的,但意味着把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之后会变得更加坚强。害怕  ,通常也是不好的,代表恐惧,但很多时候恰恰是害怕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因为你有害怕,所以你遇到危险会躲开,保证自己的安全。

关于孩子的情绪,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说怕恐龙,妈妈就说:那有什么好怕的,都灭绝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说:妈妈都不怕,你也不用怕。甚至不允许孩子生气,要知道孩子只有在你们面前毫无保留地表达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恰恰证明了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并且无条件信任父母,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害怕、恐惧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当孩子告诉你他们害怕什么时,你要倾听并告诉孩子:“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你的感受,而不是试图通过解释来否认孩子的感受,或替他们平复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只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就足以减轻孩子的恐惧了。

因为担心,所以不允许

我之前也一直接受不了孩子哭泣,因为这令我很焦躁,难以忍受。而一位心理学的专家却告诉我们,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后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会默默陪伴着她,用手抚摸她,给予足够的爱并接纳她的情绪。至少她可以真实地做她自己。对吧!

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

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大人在接纳他情绪的前提下,教他正确地沟通,学着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就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闹,逐渐就会做到遇到事情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如果一个孩子看到父母用攻击性的方式回应别人的愤怒,父母或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胁来回应孩子的愤怒和攻击行为,他也会这们做,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引导孩子以尊重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愤怒,可以用这们的句式表达:我感到      因为      我希望        。有时候表达就是疗愈。

 

总结一下,孩子情绪不好时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骤:一、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认真对待她的感受,这是同理心的第一步。二、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以便现实地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状况;三、帮助孩子不必对自己的情绪有心理负担,尊重自己每一种情绪的存在;四、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跟孩子探讨并学到生活技能。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离不开专注力,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一会儿站起来,到处下位,一会儿又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一会动这个,一会玩那个,又什么都不会,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苦不堪言。当今世界,外界的诱惑太多,手机、电脑、各种各样的娱乐,我们的体验越来越浅薄,追求越来越多变,我们的感受越来越焦虑,无法关注到当下,大人们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许多孩子甚至被诊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导致学习困难,令家长焦急万分,但有没有想过,除了大脑内部控制注意力、行为和冲动的区域发育不完善导致的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外,还存在一些本身就是我们家长的养育不当造成的情况。

打扰等同于干涉,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商场中总会设置专门的儿童区域,一方面是给孩子们游戏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带孩子逛商场的家长一个休息喘息的时间。这时,你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区域里,总有孩子哭闹不止,而父母就坐在孩子的旁边,仔细观察你就会注意到这里不是这样的!”“这里应该用什么颜色!”“你怎么这么不专心?”“你赶紧的!这样的句子一定是家长口中的高频句子。甚至有些时候进行了角色互换——家长拿着画笔在涂涂画画,而孩子站在旁边看,一边画一边还会教导几句,我们似乎都犯过这样的错误。

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不断因为家长的打扰而转移,始终无法集中,并且对正在做的事情逐渐失去兴趣。当你的孩子不能够专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请想一想你是否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了孩子的节奏。

打扰会阻碍孩子自我感受和探索

让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们的场景,一个孩子想去玩滑板车,刚刚放了一只脚上去。他妈妈就急匆匆跑过去:“不能滑啊,会摔,宝宝乖啊。”孩子回头看了妈妈一眼,虽然有点不开心,但还是下来了。然后他又跑到一棵树下面,捡拾落叶。妈妈又喊,不要去那边,小心树丛里有虫子咬人。这次孩子没听,捡了几片树叶,欢喜地在那跑来跑去。用树叶当作翅膀,跑圈儿飞着。妈妈又在焦急地喊:“别跑了,别转晕了啊,会出汗。”然后就追了过去。家长一直很执着地进行打扰。

孩子如果能够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你一喊一叫一插手,当然会影响他的专注力,也会减少他的探索欲望,而且家长帮忙越多,孩子独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赖性。比如,他以后做事情就不容易坚持,做一会没有成功,就急于向你求助。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弱,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我们常常把做什么视为爱的表现,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陪伴却不打扰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如孩子一个人在那做作业,却被大人叫着:“要不要喝点水?”“要不要吃点水果?”“作业快做完了吗!”“认真点啊!”“怎么又错了呢,应该这样来”。其实孩子做作业,我们只需要安静下来陪伴,或者自己也拿一本书看,同孩子一起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们无法安静地看一本书,当然也无法好好地静下来思考自己的生活。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

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他已经在内心慢慢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他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思想来完成这个过程,不断地尝试、修正、总结。他最需要的就是安静,不被打扰。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多陪伴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安宁的成长环境。

结语: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任何教育的进步都是极其艰难和缓慢的,与其期待国家的教育变革,不如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上一条: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汇集湖南长沙
下一条: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
长沙心理咨询公司,长沙心理咨询
  © 长沙懂你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dnxlzx.cn 湘ICP备18004843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路9号朝阳银座(百脑汇B座)9楼923室
乘车路线:地铁3号线朝阳站,地铁6号线朝阳站,1号出口即到。
     长沙高铁南站乘2号线换6号线朝阳站1号出口即到。
电话:18975134800 0731一88539920  邮箱:2683671414@qq.com
工作时间:上午 09:00 — 晚上 20:00
长沙心理咨询机构,长沙市心理咨询所,长沙心理咨询室,长沙心理咨询哪里比较好 技术支持:蓝顿长沙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