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见问题与应对方式 | ||
陈静 通过这一年多来为孩子们做咨询,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包括在陪伴孩子们心理绘画、做沙盘游戏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很多,儿童期孩子受本身语言、认知发展、情感表达的限制,心理问题大部分表现在行为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行为,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早地进行干预。其实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庭,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也是树根有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如今我们的身体疾病慢慢低龄化,心理问题也是一样。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与压力,家庭教养以及过度教育、过度关注。 所以,在这里,好的部分我就不多说了,我想主要讲一下孩子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方式,毕竟问题是解决掉的,而不是回避掉的,儿童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了出来而已。学校相当于一个显示器,而家庭教育相当于电脑主机。世上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家庭,所以家校合作很重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身心均衡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 儿童期主要问题有: 1、注意缺陷/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在:各位家长可以做为参考 *上课不能聚焦在课堂上,总是分心,不能关注细节,作业中会出现过多粗心大意的错误。 *当别人对他说话时,不能好好听,或者根本就没听进去,自顾自地,心思似乎在别的地方。 *不能按要求完成学校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或者能开始任务,但很快就不再关注,导致作业速度极慢,效率低下。 *回避或不喜欢需要持久集中精力的事,如解数学题,完成抄写、拼图,拆装玩具等等。在我们看来好像是缺乏耐心。 *经常丢失学习用具和物品,如考试试卷、书本、红领巾,水壶等等。 *没办法管理自己的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导致经常迟到或遗忘日常学习任务。 2、多动和冲动 主要表现在: *坐立不安,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不能保持坐姿或站姿 *不能安静地玩耍或进行游戏 *总是“一刻不停地动”,就像上了发条。 *不能忍受等待的过程 *在游戏或活动中,经常插嘴或打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物品。 如果孩子进入小学后,还有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达到5-6种,就应该寻求专业的咨询,查看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3、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包括阅读、写作、算术、推理、记忆方面,有些可能一开始不被注意到,直到孩子上学,学习问题变得更明显才发现。往往这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在沟通方面也很困难,不能清楚地表达自我,从而在同伴交往方面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如果问题一直没有被诊断和治疗,儿童可能会因为反复受挫而变得不喜欢学习或讨厌上课,导致低自尊、抑郁及其他问题。 4、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故意破坏纪律、攻击行为等。这多半是由我们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如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或者长期被忽视,需要被认可等等,而不是孩子存在本质上的问题。如一个孩子经常在家里拿钱,我说的是偷偷地拿钱,而且金额上千元,拿到学校,就买零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注意:是分享,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同学们对自己好,之前看到别人带了什么东西,同学们就去围着,她很羡慕那种感觉,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品行问题,而是她的一部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继续得不到满足,并不断从中获益,就有可能变成品行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个孩子想交朋友本身没有错,甚至愿意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也没有错,但终究是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她给予肯定,再正确地引导。 5、不良行为习惯:如咬指甲、偏食、不讲卫生、儿童期叛逆行为等。 6、同伴关系,如在团体中不受欢迎、被忽视甚至被欺负。同伴交往是童年期社会交往的主要部分,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善,缺乏合作精神;常搞恶作剧。受忽略的儿童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拘谨,偏内向,既不为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讨厌。儿童与同伴交往关系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技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聊一下针对孩子以上问题的应对方式 1、注意缺陷/注意力不集中 *将日常生活规律化,制定前后一致的时间表,规范家庭作业、用餐、游戏和睡觉的时间。 *每天把书包、衣物和玩具放在同样的位置,这样孩子更不容易丢失这些物品。 *当孩子做家庭作业或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关闭电视和电脑,远离手机。我之前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做家长的一直就没闲过,一会过来问热吗?要吃水果吗?口渴不渴,把牛奶喝了。等等,这都是对孩子注意力集中最大的破坏。 *每次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先将准备工作做充足,而且每次只做一样事,切勿边看电视边吃饭,边做作业边玩玩具。 *当有多种选择时,提供两种,如选早上吃什么,这个玩具或那个玩具,这样孩子就不会被过多的事物所干扰。 2、多动和冲动 好动的孩子常常精力充沛,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引导得当,将会有很大的成就。我们需要帮助好动的孩子逐渐学着在适当的时候安静下来。 应对方式:1、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宣泄渠道。鼓励孩子通过绘画阅读、做游戏、书法、弹琴、下棋等,做一些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事。父母们还要鼓励孩子去学习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并经常带着孩子去进行这些运动,通过这种长期坚持的运动,孩子可以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从而逐渐学着安静下来,并且对于被疏忽的孩子,也能通过这个亲子互动,来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有规律地安排生活作息。好动的孩子往往在日常的生活有所变动时,症状会变本加厉。所以,父母要先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例如,要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告诉孩子要去哪里、会见到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等,让孩子有所准备,从而避免到时出现兴奋过度的现象。 3、学习障碍 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如神经内科或儿童精神科做一个儿童发育情况的确诊,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我们针对这样的孩子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有耐心,还要有平常心,父母不必要的焦虑往往造成家庭气氛紧张,越焦虑可能导致孩子越表现差,反而不利于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西方教育认为人的大脑全部成熟在25岁,所以也不要因为学习能力欠缺太纵容孩子,让孩子丧失学习交流的机会。哪怕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也应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 4、情绪问题 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首先我们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认真对待他的感受,这是同理心的第一步。其次帮助孩子不必对自己的情绪有心理负担,尊重自己每一种情绪的存在;然后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以便现实地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状况;最后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跟孩子探讨并学到生活技能。 5、品行问题 产生品行问题的诱因复杂,除与自身心理发展特征有关外,家庭关系冷漠、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过分专制与忽视,对子女缺乏教育和情感支持,或过度溺爱娇纵等,是导致品行问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父母和老师需采取正向引导,从孩子的优点入手,哪怕他只有一个优点,我们都要及时强化,发挥榜样行为等,尽早建立孩子良好的行为模式。 6、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咬指甲,我们需要减少儿童心理压力和紧张;不刻意提醒或专注其动作,有时候越关注,越强化;鼓励、引导孩子将精力投入到做其他事情上,分散注意力,使症状自然减少。在其他不良行为上,如果孩子在偶尔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即时,注意是即时,什么叫“即时”呢,10秒钟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即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当孩子早上倒了垃圾,你晚上才感谢说:“谢谢你清理了垃圾”,这样就起不到最佳效果。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忽视一下无伤大雅的不良行为,而当孩子没有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表扬他。当我们坚持做出积极的评价,事情就会慢慢地好转起来。 7、同伴关系 我们都相信一个暴力的父母一定会养育出一个暴力的孩子,而往往受忽视的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孩子与同伴的互动方式折射出的是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因为孩子的认知和经验不足,往往是采用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方式。我们要认可孩子的独特性,给予孩子爱、尊重和平等,也让孩子在充分的安全感中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 孩子的七种主要需求: 1、无条件地被爱 这里所说的无条件的爱是指,不因为他的成绩好不好,表现乖不乖,我们才决定爱不爱,这种爱不会指责他考试的失败,不会在意他房间的邋遢,不会计较他干过的蠢事,也不会嫌弃他表现得没有父母想象得那么完美。 2、身体和心灵上都受人保护 一方面是指他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免受外界的威胁,另一方面,孩子也应受到尊重,也就是说心灵应该受到保护,不被忽视或虐待。 3、价值受人肯定 如果孩子的某种行为受到父母的肯定,他更会主动地延续这种行为,相反,父母的负面评价也往往会使他们的坏行为愈演愈烈。如:一个腼腆羞涩的孩子在轻松融洽的环境里性格会越来越开朗,关键在于父母对他进行适当及时的认可,相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在座的可以回想一下:您在童年时期是否受到过鼓励和肯定? 4、被理解,被倾听 如果我们不去理解或不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所作的努力,并对孩子的情绪或抱怨大发雷霆:“你有什么好哭的,自己做错了还好意思?”或者“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如果在内心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被理解和倾听是一件很委屈的事。当这种情绪情感被压抑下来,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就会通过其他叛逆行为发泄出来。 5、逐渐地树立自身责任感,对现实的一些限制有所感知 让孩子逐渐地被赋予责任,随着孩子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他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越来越大,慢慢地让孩子走向独立,有所担当。同时,还需明确家庭界限感,让孩子明白生活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为所欲为的。有时候对孩子说“不”意义重大。 6、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被满足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对周围环境的模仿,他需要全面地接触和感知这个世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提供书籍,而不是手机。 7、稳定的生活环境 孩子的成长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应当保持稳定性,在教养方式上保持一惯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飘忽不定的生活总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 如果孩子的心理诉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会影响其人格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把这种关注和谨慎延续到孩子进入青少年阶段为止,到了18岁左右,我们的人格就基本形成了,也很难去改变了。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我也是一名母亲,我想分享一点我的感受和策略,我的孩子正值初二,就是她口中的“中二期”,她说她也会得所谓的“中二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精力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之前我跟她沟通,总是用“你”,你应该要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你会这样做?你还有哪些哪些没完成,要知道,到了青少年期,帮助和教导甚至和直接的批评一样负面,说教是无用的,尤其是双方关系处于对立的状态。后来我把措辞稍稍改了一下,改成“我们”,我们应该要怎么样,目前情况下我们的困难是什么,我们未来的路怎么去走,这样的措辞让我们双方都感觉我们是一起的,是共同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
|
© 长沙懂你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dnxlzx.cn 湘ICP备18004843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路9号朝阳银座(百脑汇B座)9楼923室 乘车路线:地铁3号线朝阳站,地铁6号线朝阳站,1号出口即到。 长沙高铁南站乘2号线换6号线朝阳站1号出口即到。 电话:18975134800 0731一88539920 邮箱:2683671414@qq.com 工作时间:上午 09:00 — 晚上 20:00 |